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

他們在島嶼寫作






  今天參加了台積心築藝術季辦的「他們在島嶼寫作」文學大師系列電影放
映,連續看了兩部關於大師的電影,分別是談論王文興的《尋找背海的人》與
談論鄭愁予的《如霧起時》。

  比較特別的是下午《尋找背海的人》場次,放映結束後還有映後座談,王
文興與導演林靖傑的對談。先談談背海的人紀錄片,導演放出二十一條"線索"
收線整部影片,一種拼湊、跳動的方式讓觀眾去組合他們心目中的王文興。其
中有很多橋段是王文興先生朗誦他的作品(不論是《家變》或者《背海的人》),
這部分讓我特別喜歡,還有在搭配朗誦配樂的紀實:王文興老師與配樂家(小
提琴手、薩克斯風手與鋼琴手)討論他唸到何處時,應當給予一個高頻的、直
接的京式的滑音,接著是正式拍攝收音,文學的流動一氣呵成,讓人震顫。

  林靖傑導演拍攝過《最遙遠的距離》,這也是吸引我去聆聽的主要原因之
一,他給予我的感覺是謙和的,包容而有自己想法的藝術工作者。整部紀錄片
穿插了《家變》舞台劇的表現、動畫的呈現與音樂的穿梭,當然還有王文興老
師身旁的人們的話語,豐富地就像整片純粹藍色的海洋那樣飽滿。期間感覺王
文興的寫作脈絡真的令人讚嘆,超現實主義的「Less is more」在他身上表露無
遺,但我想這方面的評論他應該聽到已經疲乏了(也或許不想多說什麼了)吧。
他追求的純粹如同他開啟的感官,那麼纖柔多面而顯得難噎。

  另外一場是關於鄭愁予先生的《如霧起時》。這場我便覺得比較是如實的
紀錄片形式,整部片的基調圍繞在鄭愁予"那代"的詩人時期,不論是國內時
期或者他移居至國外時期的眼光,我看來倒是沒什麼差別。大量的鄭愁予的詩
跟友人出現,讓人感覺這是一部需要事前作功課的紀錄片。也因為如此,讓我
間接認識了一些當時的詩人,算是記錄了該時代的章節吧。


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

記昨日0425-林百里演講



昨日廣達集團/博理基金會創辦人林百里來交大校長講座演講,講的題目是
「未來是一場運動」。

他的大綱總共分了三個主題,分別是"無形的革命"、"此刻的教育創新"
以及"今天的行動"。他本人謙稱討論技術的話大抵是班門弄斧,於是只好分享
他看到的教育現況,並且希望將這些種子散播至校園,以萌芽於未來綻放。

第一、無形的革命。

首先他便以印度獨立運動聖雄甘地的話開頭「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
see in the world」(-MAHATMA GANDHI)。並揭示了在十八世紀工業革命我們
亞洲並沒有跟上西方世界,於是落後了近百年;而如今網路世界是另一次的世界
革命,若是再沒跟上雲端資訊世界,未來在哪裡?並且放了前幾年英國BBC所
製作的特輯"The virtual revolution"(註1)來提醒現今網路時代已無個人
的概念,眾人皆在世界的網路裏頭。裏頭秀了一些數據,如英國每年有多少人利
用網路購物啦,或是多少比例的人經由網路談戀愛,甚至是解決"性"的問題(
藉由色情網站XD)。

以此為根基,再帶入他演講的主題-教育方式的改變。網路時代的來臨,學
習與教導方式已經改變,學生不一定只能從學校獲取知識。於是美國十二歲男童
Thomas Suarez早已寫出iOS app並創立公司,賺取人生第一桶金。(註2)他成
為TED的演講最年輕的演講者,期間說過「今時今日的學生在科技方面通常比
師長還知得多一些。不是很多家長曉得怎樣製作應用程式。」說完看看底下突然
覺得不妥,使得會場哄堂笑聲不斷。也因此產生了一些數位學習上的改變-"The
digital promise"網站的創立。(註3)

第二、此刻的教育創新。

因為網路使地球成為一共同體,最有名的是TED 的誕生。(註4)將全世界
各領域有貢獻的人請來演講,使全世界似乎變成一個大的學院,人們可以從中曉
得知識的潮流與技術的創新,散播更多更好的想法。MIT 與Harvard 等頂尖大學
也因此開辦了一些網路上的學校。如MITx(註5)的6002x "Circuit & Electr
-onics"課程,經由開放式平台的課程,註冊上課並且修習練習作業,通過此課
程後MIT 會發放認證證書。(註6)使得該學堂一年修課人數(好像是兩千多人
吧我忘了- -?)超過十年來麻省理工學院修該課的人數。註六所附的連結是該電
子電路學的介紹,講者是印度裔的Anant Agarwal ,而他同時也是MIT 電腦科學
和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。我覺得在裡頭他們將一些較基礎又很重要(fundamental)
的知識變得好像很有趣,並且裏頭另一位老師也說道像他雖然教導專業的學問,
但同時他最大的興趣卻是修理機械手表,相當有意思。

還有許多線上教學平台的創辦,如Khan Academy、UDACITY(大無畏大學)、
Coursera宣稱「Education everywhere」未來學習是一場新運動,甚至是The flo
-ating university。(註7)其中我覺得印象較深刻的是UDACITY裏頭有一位
GOOGLE與Stanford帶領自動駕駛(automous driving)團隊的領導人SEBASTIAN
THRUN他開了一門課-CS373: Programming A Robotic Car。在介紹的影片中他

說道,「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裡,你將學會如何寫出讓汽車自動駕駛的程式。」
相當酷,這種尖端水準知識的共享,讓我相信世界變化的速度只會越來越快。

第三、今天的行動。

最後只是林百里宣導他日前創辦了一個博理基金會,希望開始展開與學校的
合作,並且希望帶領媒體走向下一個世代。media →wedia 。從變成我們,翻
轉就是力量!這個詞我已經是第二次聽到,上次是TEDxTaipei綜觀全局演講活動
裡頭博理基金會未來媒體實驗室策略長張以明在《未來媒體是一場新運動》裡頭
所提,有興趣的人可以去TEDxTaipei綜觀全局演講搜尋觀看。

最後我不得不提Floating University 的標語:

「What if the world's best thinkers all taught at the same school?」
「(And) What if anyone could enroll in this school, from anywhere?」

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野心與改變,我最近聽了不少演講(恰好有時間,汗),
這類的潮流看來無可避免,也早已發生。但願我們皆能站得住腳,並充分吸收世
界給予我們的養分。


--

註1 BBC The virtual revolution網站:
http://www.bbc.co.uk/programmes/b00n4j0r
註2 Thomas Suarez在TED的演講: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feature=player_embedded&v=ehDAP1OQ9Zw
並附上一些相關報導:
http://blog.udn.com/charlesyuen/5835340
http://hotdoor.blogspot.com/2011/11/tomas-suarez-iphone-apps-ted-talks.html
註3 The digital promise website:
http://www.digitalpromise.org/
註4 TED 網站:http://www.ted.com/
註5 MITx網站:http://www.mitx.org/index.aspx
註6 6002x Circuit&Electronics課程介紹: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feature=player_embedded&v=p2Q6BrNhdh8
https://6002x.mitx.mit.edu/#
http://justing.fcld.tw/2012/02/mitx.html
註7 Khan Academy:http://www.khanacademy.org/
UDACITY:http://www.udacity.com/
Coursera(由Stanford、Princeton、Michigan、Pennsylvania大學創辦):
https://www.coursera.org/
The floating university(Harvard、Yale、Bard大學創辦):
http://www.floatinguniversity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