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

他們在島嶼寫作






  今天參加了台積心築藝術季辦的「他們在島嶼寫作」文學大師系列電影放
映,連續看了兩部關於大師的電影,分別是談論王文興的《尋找背海的人》與
談論鄭愁予的《如霧起時》。

  比較特別的是下午《尋找背海的人》場次,放映結束後還有映後座談,王
文興與導演林靖傑的對談。先談談背海的人紀錄片,導演放出二十一條"線索"
收線整部影片,一種拼湊、跳動的方式讓觀眾去組合他們心目中的王文興。其
中有很多橋段是王文興先生朗誦他的作品(不論是《家變》或者《背海的人》),
這部分讓我特別喜歡,還有在搭配朗誦配樂的紀實:王文興老師與配樂家(小
提琴手、薩克斯風手與鋼琴手)討論他唸到何處時,應當給予一個高頻的、直
接的京式的滑音,接著是正式拍攝收音,文學的流動一氣呵成,讓人震顫。

  林靖傑導演拍攝過《最遙遠的距離》,這也是吸引我去聆聽的主要原因之
一,他給予我的感覺是謙和的,包容而有自己想法的藝術工作者。整部紀錄片
穿插了《家變》舞台劇的表現、動畫的呈現與音樂的穿梭,當然還有王文興老
師身旁的人們的話語,豐富地就像整片純粹藍色的海洋那樣飽滿。期間感覺王
文興的寫作脈絡真的令人讚嘆,超現實主義的「Less is more」在他身上表露無
遺,但我想這方面的評論他應該聽到已經疲乏了(也或許不想多說什麼了)吧。
他追求的純粹如同他開啟的感官,那麼纖柔多面而顯得難噎。

  另外一場是關於鄭愁予先生的《如霧起時》。這場我便覺得比較是如實的
紀錄片形式,整部片的基調圍繞在鄭愁予"那代"的詩人時期,不論是國內時
期或者他移居至國外時期的眼光,我看來倒是沒什麼差別。大量的鄭愁予的詩
跟友人出現,讓人感覺這是一部需要事前作功課的紀錄片。也因為如此,讓我
間接認識了一些當時的詩人,算是記錄了該時代的章節吧。


沒有留言: